您现在的位置: 孝感工业学校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集 >> 新闻中心正文
  • 赴德参加数控教学法培训的思考
  • 作者:张瑶艳    新闻中心来源:孝感晚报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15/11/16
  •  

        众所周知,德国能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得益于它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的技工。2011年9月,我在德国进行了数控专业教学法的培训,学习德国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领略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现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体验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了解到一种完全不同于我国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这次培训开阔了我们的教学思路,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懂实践操作、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需要解决教材、教师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一、教材的改革

        相比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我国的中职教育模式目前还沿袭着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侧重静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授受,而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从而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离,学生无法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这是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悖的。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来进行课程开发,基本路线是:将本职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转换为学习领域,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学习情境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这样开发出来的教材能创设接近工作实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二、教师的改革

        职业教育是跨越职界和学界的教育,职教教师的工作领域也是跨界的,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来自工科大学或师范类学院,要适应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能力:一是专业实践能力。无论是进行课程开发,还是实施项目教学、学习情境教学,都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科学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二是教学方法能力。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中,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来完成学习过程,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四步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灵活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德国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材,经常采用幻灯投影、电脑、示教板、模型、张贴板、活页图版、模拟教学设备等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机制的改革

        德国之所以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在于它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学生是企业的学徒,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经验,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也为职业学校节约了大笔的实习设备的投入费用。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完全由学校承担,各个学校的实训条件参差不齐,设备更新也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也造成了设备重复建设的浪费。如果国家能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厂中校、校中厂,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质量,也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 上一条新闻中心:
  • 下一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