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孝感工业学校 >> 德育工作 >> 师德建设 >> 德育工作正文
  • [2018师德征文]师者师德,师之根

  •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主席“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我十分欣赏认同。讲话中习主席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下面就“四有”好老师,我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有理想信念
        事业是外在,思想才是内核,事业需要思想的引领,思想有多远,人才能走多远,教师的理想信念——立志,志向是一个人奋斗的源泉。一个有伟大志向的人,是一个思想幸福,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无穷力量的人,他会充满着热情和生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他会迸发最大的潜能去实现不可能。一位教师立志成为优秀教师,立志成为高级教师,立志成为特级教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他一步一步的去努力奋斗,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笔者认为追求高尚的奋斗目标,就算我没有赢,也赢得了满路的踏实和惊心动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改变了自己,哪怕是一点点,我也超越了自己的不完美,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涵养了美德。
        二、有道德情操
        教师应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克明俊德,智明才能彰显美德,不然不分对错,很容易犯错,不仅不能彰显美德,还会愚蠢的损己损人。智慧帮助我们明辨是非,道德帮助我们培养高尚的情操。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就是说,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智慧,因为善恶本来就同时存在,用智慧才能辨善恶,分清善恶,才能坚持善,摒弃恶;其次,教师需要实践积累,实践中的运用,实践中的灵活变化,需要你有足够的经验、眼界与充分的才智发挥,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加强感悟,陶冶情操,增强理解,强化不足,逐步完善自己的心智。
        师德是一个教师做人的根,根深叶茂,自然有一种圣贤气象;反之,“德有伤,贻亲羞”。道德的污点,一旦有污点,这个污点就会在自己心里或者他人心里深深留下痕迹,再想洗干净就需花大气力,想求仁得仁,自己需重新做人,鼓足勇气,下定决心,重新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教师最好永远不要有道德的污点,“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日常生活中需谨言慎行,加强自身修养。道德的污点是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难以不介意,难以容忍的,越是高素质的教师,越是需要严格自律,才能人品如玉,完美无瑕,这样的教师自然受人尊重,反之,可能会自取其辱。
        三、有扎实学识
        首先,笔者认为学识来自于深度的思考,不留遗漏,思考为什么,思考怎样运用,教师思维的质量和敏捷来自于提前思考、反复思考和长久的思考。教师的学识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一颗鲜活的上进心,保持时刻进取,时刻学习。平时在工作中,教师需要时刻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其次,笔者发现教师的学习是一个漫长、持久和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学习后要亲身实践,实践后再反复学习,总结经验和理解的不足,灵活应对实践中的不一样。教师要想掌握好教书育人的本领,就需要深入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好教育的规律,自觉的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一位教师如果他能够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他自然会有教育的灵感,灵感来自于深度思考和灵活的运用各种规律。一位教师如果他的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他就越能够从各种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和人生,从而更有利于他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
        四、有仁爱之心
        教师有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教师自觉的道德修养。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意思是,“要做到仁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意思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教师只有自觉的不断反省,不断实践,循礼而行,涵养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攀登。仁是爱的前提,笔者认为教师想提升修养,关键是有仁爱之心并永不放弃。

        结语: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敲”,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他一定会积极上进、努力去达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一名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做好人,因为做好人是自己一辈子的必修课,我自然可能离“四有”好老师的目标相差不会太远。宏大的目标如何实现,笔者认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己争取在日常生活中严谨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次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刻实践,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