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三年为主的基本学制,其中一年到企业实践。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 --------摘自<<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转变,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一是要保证到企业实习,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制如,1+2,2+1,1+1+1等。大力提倡“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摘自<<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5年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现阶段,要着力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推动工作。这是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抓手。学生到企业实习,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能的训练,首先可以使学生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这也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具体体现,其次,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中,了解生产基本工艺过程,掌握具体生产单位的真实状况和特点,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适应所在岗位的工作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第三,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第四,对现代企业来说,也有一些岗位需要有组织地吸纳经过专业学习的劳动力进业,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实际上德国、奥地利的“双元制”也就是这种模式,多年来为其社会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工人。同时,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并不是说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学样同样精心组织,帮助学生半工半读,和企业一道加强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生产、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实现三个转变,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结合,增强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挖掘潜力,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5年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